![]() ![]() |
赏“书坛姐妹”李淑燕、李淑娟作品 |
作者: 文章来源:书画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5/1/5 14:52:53 文章录入:admin |
|
姐妹俩 在甘肃省,只要略晓书法的人,都知道“书坛姐妹”。这个品牌已是颇有知名度了,不仅早就越出甘肃,而且正在走向全国。 李淑燕作品 姐姐李淑燕早期多临习《蜀素帖》《苕溪帖》,作品以米字风格为主。后又临摹二王、张旭《古诗四帖》,才发觉自己更爱草书,遂遍临现存草书,尤其在张芝《冠军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上用功甚巨。从2004年起,创作大多以行草为主,雄浑大气,苍劲有力。 但她从不自满,成名之后,依然南北行走,转益多师,在与国内名家的广泛交流中,又涉足碑学、篆书,摹临汉碑、魏碑,尝试碑帖合一,力追一种骨力洞达,虚和静美的境界。 李淑娟作品 陈传席说:“书法是文人的事,但下笔要有屠夫般的狠,即肯定而果断。”这就需要,一,功夫深,二,自信。大多数书家畏畏缩缩,满纸萎靡,因为功夫不到;有些人动辄得咎,却是因为不自信,不敢下笔。李淑燕虽为女才子,但气魄颇大,敢于下笔,笔笔如刀,如藤,如兵火相接,颇具奇崛之风。我们在她的书法里,看不到女性的那种温婉,那种怯弱。她最喜写连绵大草,取法王铎甚多,一笔下来,连写数字,笔连意连,功力深厚。这种大草,是一般女性书法家很难达到的境界,从中可以看出她骨子里的决绝。看她的书法,让人想起李白的诗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李淑燕作品 李淑娟从小喜欢魏碑,《张黑女》《崔宾媛墓志》《董美人墓志》《李壁墓志》皆临摹多年,融会贯通,自出新意。亦爱好文征明小楷,手不释卷,日夕笔临空拟,楷书功夫渐深。后亦偏爱草书,于王铎、《书谱》、怀素草书《自叙帖》、《祭侄文稿》,苦下功夫。近年专攻隶书,《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好大王》临之甚多,尽力揉篆隶笔意于行草之中,线条质感愈加厚重、雄浑。 书坛姐妹书法创作之余,多年来一直积极从事书法教育。她们的“翼品书屋”已收徒百名有余,近年来声名鹊起,慕名求学者奔走相告。这之中,李淑娟贡献甚巨,她倾心教育,善于管理,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赢得了学生的广泛热爱。在对经典法书的临摹教学中,她们精研理论,细解笔法,不仅启发了学生,也使自己的眼力、腕力大为长进。古人曰:教学相长,良有以也。 李淑娟作品 余以为,书法最终还是要“志于道”,用黄宾虹的话说,就是:内美。如果没有文化渗透的富含情感的大道,那就只能是写字,古代的账房先生每天都写字的,但不见得就是书法。王羲之《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颜真卿《祭侄文稿》云云,千古流传,皆因有“道”也。 (作者:杨光祖,著名文艺评论家,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