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李任孚和《江山封侯图》解析中国书画市场的未来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5/11/23 9:22:04  文章录入:admin

\

  2016年是中国农历丙申猴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李任孚倾力创作了21平尺国画真迹《金猴献瑞·江山封侯图》,一面世就受到了书画爱好者的热捧与追逐,且不乏藏友3套5套的囤货。
  对于近年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异常火热与繁荣,使不少人感到疑惑:书画艺术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游戏?越来越多的普通爱好者都参与进来?!今天就跟大家来简单解析一下。
  文化的魅力,市场的需求。
  书画动辄千万百万甚至突破“亿元大关”,可以说“越来越值钱”,这其实不难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寻求精神文化的滋养,也可以说是“精神生活的满足感”。电影票房的连年攀升,也可以粗略分析一二。
  需求缔造市场。
  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即“书画艺术传承重传统,更重创新”,这是其他文化产业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说,书画具有自身的“游戏规则”。以李任孚老师和他的《金猴献瑞·江山封侯图》为例来逐一分析。
  收藏书画从哪里入手?
  首先,中国书画艺术重师承、重流派。
  李任孚的导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原中国美术馆馆长冯远,这两位老师都是中国书画界的佼佼者,得到大家“真传”的李任孚,作品自然水涨船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其次,中国书画重技法、重意境。
  徐悲鸿擅画奔马,齐白石偏爱小品,黄胄喜好画驴等,画家一般有自己“专攻”领域。李任孚突破“以往传统技法”制约,集大成,在《金猴献瑞·江山封侯图》国画真迹中,综合运用“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等技法,绘制出恢宏的独特意境,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
  再次,书画“返璞归真”回归现实。
  中国书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金猴献瑞·江山封侯图》以国人喜闻乐见的生肖为题材,寄情于中国的名山大川,言表吉祥寓意于大平尺国画真迹,宜礼宜藏更实用,受到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


  让书画自己站出来说话
  综上所述,有着“独特规则”的书画一定会越来越火热,但是笔者还是想提醒几句。好价钱不一定买到好作品,好作品一定会卖到好价钱。如果眼睛只是盯在“值”、“不值”上,也不会享受收藏的乐趣。真正喜欢书画艺术的人也不会因此“积极”、“消极”,因为好的书画是会自己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