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毛泽东最好的书法,写给了重阳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17  更新时间:2016/10/9 11:29:54  文章录入:admin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在1929年10月写的,那年他36岁,本命年,遇到了政治生涯一个很大的坎儿:被迫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赴闽西领导游击队,建设根据地。


        那个秋天,毛泽东的处境很差,身体很糟,心境也不好。有人说,这首词里的“人生易老”,“万里霜”都是他的哀叹。但通篇读来,这词的正能量还是压倒了负能量:战地黄花的香,胜似春光的美,都昭示着美好的明天。

        毛泽东挺过来了。几个月后,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后来的一切,我们就都知道了。


        在用毛笔重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如果以书法家的标准来审视毛泽东,此时的他可谓人书俱老。

        毛泽东的笔下,诞生过很多让人难忘的作品,但这幅《重阳》,是我最喜欢的,我也武断地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一幅书法。


        写这幅作品时,毛泽东的心境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下笔疾书,不计工拙,十分潇洒。

        第一笔下来“人生易”三字便相连,接下来“难”字扩大,以松散之势为“人”字一撇做出避让,随后时而点戳,时而横扫,作品狂而不乱。


        写到下阕,“一年一度秋风劲”,行与行之间的空隙完全被填堵,但是凭借单字笔画的疏散,让作品出现了非常意外的留白,这白留得毫无道理,却又理所当然。


        最后,用一个大大的霜字来压阵脚,而且,就这么压住了。

       最后一笔,其实是那个句号。细细的笔画,就那么轻轻一划,这个俏皮的小圈,成了霜字的一部分。

        整幅作品到此戛然而止,他是不盖章的,这时甚至连款也不落。

        他不是书家,但他也许最懂书法:兴来就划拉,兴尽便掷笔,历史上伟大的作品,都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