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绣两岸画展活动现场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主席盛怀杰致辞

盛怀杰(右)将画作拍卖所得125万元全数捐赠中视慈善爱心基金会,由中视慈善爱心基金会执行长胡雪珠(右二)代表受赠。

盛怀杰接受媒体采访
百纳名家自成一格 笔墨促进两岸交流
12月5,《锦绣两岸——中国书画家盛怀杰台湾公益书画展》于台湾时报大楼2楼展厅举办,以促进两岸书画艺术交流为核心,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主席、华夏东方杰书画院院长盛怀杰将携上百幅个人书画珍品在台进行公益拍卖及赠画。据悉,在展览举办期间盛怀杰还于12月7日与台湾美术界学者进行了交流座谈。
盛怀杰自5岁开始习画,12岁开始自学临摹《芥子园画谱》,18岁进入安徽省宿州师范学校艺术系,开始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书画技法和理论。毕业后从事美学教育工作长达30多年,期间并不断在安徽大学、南京大学进修,亦先后拜了10多位大陆知名书画家为师,博採众家之长,加上自身对艺术的思考和体悟,作品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并获奖。包括大陆的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及美国密西根州艺术馆、日本东京都艺术馆等均收藏有其画作。
山水为长兼善花鸟 师承名家兼容中西
盛怀杰的绘画作品以山水为长而兼善花鸟,山水既有北方河山的苍峻又具江南烟雨的灵润,用笔乾湿并重,润秀中自有苍劲,赋色大胆沉重。盛怀杰师承者之一,天津美院创始人穆家骐曾评价:「其笔墨的运用,深得中国画传统之精髓,而又不断研磨不断丰富,紧随时代,形成一种新气象。」盛怀杰另一师承者戴泽,为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弟子,亦是中国美协创始人之一,深厚的油画功底也影响了盛怀杰从传统中国画往中西结合的写意画发展。
兼容中西,盛怀杰认为中国水墨画讲究的是墨色层次、线条变化;西方油画强调的是形像的生动,光影的变化,中西画可彼此借鑑,但不能照搬。游历过无数深山大川,以写生作为山水画基础的盛怀杰,师法自然之馀,更著重于「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因此他的画总是借山水透出当代主旋律,师古而又激发今人的共鸣。在盛怀杰看来,两岸水墨画同根,但在中西结合及呈现时代节奏感上有著较大的分野。
盛怀杰的《锦绣两岸》公益书画展,除了于12月5日开幕当天举办公益赠画活动,12月7日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李振民、程代勒,东海大学美术系教授吴超然等知名学者,针对两岸的水墨画发展与特色,进行学术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