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艺双臻——当代中国画名家十人展之序/初中海
道形而上,艺形而下。
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殊之文化现象,在于其笔墨内涵既广且大也。中国画之笔墨,绝非只是行笔用墨点染皴擦而已,所讲究者,笔清意古、笔精墨妙是也,其中必定蕴藏着画家自身之意识、观念以及文化心态;其笔墨精神折射着东方哲学之智慧,体现着画家之人生境界与旷达胸怀;而此独一无二之艺术审美与艺术创作,正是构成中国画之于世界文化之特立独行之价值与意义之所在也。
学道几人知道味?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艺林琳琅,画坛之上称“家”者甚多,车载斗量。而真正解“道”者,不落畦径,不入时趋,不甘取悦于人,不斤斤于形似而贵神似,重精神与画外之意,笔墨之际,天机活泼,有王维之“雪里芭蕉”,大米小米之“米氏云山”, 有“大痴道人”之“富春山居”,“梅道人”之“洞庭渔隐”,“倪迂”之“六君子”,“王黄鹤”之“夏山高隐”,此数家正可谓境与性合艺由道成之识至道之“道味”者也。谢绝尘俗,抱道自许,而与天地山川相亲,神会天然,全趋灵机,偶一挥洒,自是“宇宙在我,万化我出”。是故而言,艺之至者,多合乎自然,此所谓道也。
而人品乃画品,人成则道成,惟坚持雅操者方可笔墨自高。黄宾虹老人之画早年胎息于新安画派,格外推许新安画派诸遗民画家不事异族之高尚人品;一九三七年于北平遭遇“七七事变”之后不得南归,伏居燕市,尤以乡邦先贤弘仁大师为效仿,绝交世俗,高尚气节,孜孜讫讫,朝斯夕斯,“面壁十年,全力专攻绘画”,而题款皆不再署名“宾虹”,皆署名“予向”,直至八年之后日本投降;名其画室为“竹北移”以此表达自己之民族气节。风雪埋头,寂寞巷陌,浑厚华滋黑密厚重之画风于兹乃成,此非坚持雅操而笔墨自高乎?故云“古来画者,多重人品学问,不汲汲于名利;进德修业,明其道不计其功。虽其生平身安淡泊,寂寂无闻,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旷代之人,得瞻遗迹,望风怀想,景仰高山,往往改移俗化,不难而几于至道”,大哉,宾翁斯言!
今者主办方以“道艺双臻”为标准,鼎力举办这次《当代中国画名家十人展》,此乃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之文化盛举也,展示中国画之艺术魅力于国人与世界友人,为中华文化扬名,令人敬服赞叹也!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序):


师恩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特聘教授。多次参加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各种美展并获奖,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交流活动。2005年以来,为国家重要场所创作大型作品二十余幅。奥运前夕,绘制巨幅作品布置在鸟巢金色大厅。近期选中两幅大型作品布置在APEC国际会议中心。 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18次。出版《大红袍》等画册数十种。
师恩钊多年来致力于继承和探索北方山水画派的精髓,在传统和创新的交汇中走一条自己的路。他的山水画恢弘大气,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借鉴运用多种绘画语言,将具有时代感的大自然的美寓于传统的笔墨构架中,以其独特的面貌开创北派山水的新格局。
近期在中国美术馆及浙江美术馆举办的大型画展《新北派山水——师恩钊作品展》,均获得轰动效应,引起很大的反响。业内充分地肯定了“重振北派雄风”这一主题,对其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社会意义和笔墨回归丘壑的学术意义给以了足够的重视。


曹瑞华,生于陕州古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石榴堂主人、恒均居士。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86—88年进修于陕西省国画院,92年—9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彭陪泉工作室。《中华时代》副主编。中国对外友协艺术创作院签约画家.南京金陵十家书画名家签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