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logo
全站头部标志右侧

网站首页

征稿启示

|

|

艺术新闻

书画视频

|

|

展览展讯

艺术节会

国画名家

艺术名家

|

|

书法名家

名家访谈

|

|

油画名家

赏析评论

收藏拍卖

名家书法

|

|

名家山水

文玩杂项

|

|

名家花鸟

文房四宝

画廊画院

艺术场馆

|

|

艺术院校

民间艺术

|

|

拍卖公司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书画艺术网 >> 赏析评论 >> 浏览文章
 

茶与紫砂器: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2月16日

 

于富春 《圆梦壶》黄龙山优质纯矿降坡泥 纯手工制作

 

于富春 《圆梦壶》黄龙山优质纯矿降坡泥 纯手工制作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春秋时期《晏子春秋》中记有“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并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史书《三国志》中记载了吴国君主孙皓 “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到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从宫廷上层社会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中,唐代科举时,朝廷为怯除应举士人的疲乏,故送茶汤入试场,称为“麒麟草”,因此饮茶风俗渐及于文人。

 

      宜兴古称阳羡,唐代就有阳羡茶作为贡茶的记载,陆羽在《茶经》专门品评阳羡茶山所产之茶“芬芳冠他境”,唐代诗人卢仝饮茶成癖,曾在《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赞美阳羡贡茶。宋代,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1107)亲著《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记述了茶的产地、采制、烹试、斗茶风尚等,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此时瓷器烧制转入以烧茶具为主,北宋文学家苏轼任职常州,一生仕途荆棘,忧国忧民,但他寄情于茶道,品味人生,居宜兴时亲自设计一款提梁式紫砂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还有梅尧臣“小石冷泉留早味, 紫泥新品泛春华”,诗句中所描述的“紫泥”、“砂罂”、“提壶”、“紫瓯”都是对宜兴紫砂的形容与赞美。到元代画家赵孟頫的《斗茶图》中,可依然看到延续宋代的饮茶之风。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设茶司马,专事茶贸易。又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不但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此改变了人们的饮茶方式,用壶泡茶之风兴起。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古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品饮乐趣,对茶具非常讲究。精美雅致的紫砂茶具有着防腐透气之效果,在江苏宜兴黄龙山及周边地区的紫砂矿,是远古地壳变化形成的页岩、砂岩的粘土矿,主要成分是石英颗粒、水云母、高岭石等,矿物中富含硅、钙和氧化铁。古宜兴三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各种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贝、鱼蚌类极为丰富,在地壳内外力作用下,海洋地貌和沼泽地貌相交融,形成了页岩矿脉,使其紫砂纯矿,具矿物油脂感和珠玉温润的特质,这就是分布在宜兴黄龙山的紫砂矿,不同矿层的分布所含矿物成分不同,大致形成紫泥、红泥、黄段泥、绿泥、青灰泥等五色斑斓的原始矿料,高温烧成后呈现的色彩更是变化奇丽,也正是宜兴的岩溶地貌,蕴含天地之灵气,构成特殊的地质结构,使得宜兴紫砂具有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紫砂壶作为贡品跻身于皇宫,深受明清皇家的青睐,特别是装饰了富丽华美的珐琅彩和泥绘画面,立即身价倍增,加之官宦文人画家对紫砂壶的推崇喜爱,促进了紫砂器的繁荣发展。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价值,在《阳羡茗壶系》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茶的故乡在中国,瓷器也是中国的代名词,所以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主要为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4大宗。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宜兴紫砂壶与中国茶叶一起由海路销往欧洲的丹麦、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俄国等国家,赢得欧洲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柄寸之壶,盈握之杯,声誉骤起,是欧洲皇室和上流社会客厅里最珍贵的陈设品,紫砂壶多采用贴花、浮雕、镶金等装饰工艺,以迎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清初向日本的输出,中后期形成商品化大量外销东南亚各国。到民国前后,通过上海、香港外销的紫砂陶器一度十分火爆,形成了“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真实写照。

 

      而今紫砂昔日的魅力不减,是她以数两盈盈的载体,凝聚了太多的文化元素,她涵盖了地质地貌学、人文历史学、陶艺美学、包含了茶文化 、养生文化等等,我们作为一位学者不仅要探寻紫砂文化更深的奥秘,还有责任把具有皇家文化元素的紫砂陶艺传承光大。

 

      国家主席习近平“三论中国茶”向世人阐述“茶—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最亮丽的符号之一!”茶与紫砂陶艺都是集天地山川之灵气,是天人的合一的艺术品,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宝贵馈赠。特别是茶与紫砂壶品,传递给人们的是“和”与“福”的寓意理念,特以“中华好茶走向世界”为主题,设计制作 “圆梦壶” 亮相第九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不但让中国的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是传递中国茶文化的理念,“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而柄寸之壶,盈握之杯的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如同:才子佳人永不分,荆砂纳茗如伴君。一缕禅意壶中卧,璞玉腾飞四时春。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


      于富春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书画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 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 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书画家徐延均:笔墨勾勒山水 艺术诠释人生
下一篇:读先行一步的画家马寒松先生
 以下是对 [茶与紫砂器: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近更新

心有乡情 方得硕秋——观刘运君田园 
画家柳华一10年前西藏人物画欣赏(一 
著名画家王金新作品欣赏 
青年书画家姚鑫书法新作 
韩美林:我还有很多想画的东西没有画 
新当选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熊晋 
清华其外禅韵其内 心如莲华入驻天府 
传承“板桥”技法、弘扬“墨竹”艺 
“绚丽甘肃·多彩陇原”书画名家百人 
朱乒乓:本色当行 臻于妙境 

 每周推荐

刘俊京官方网站

 本站承诺

  1.本网站定期对加盟的艺术家在网站首页进行推广和宣传,并保证该资料永久保留。
  2.凡 在本网站购买书画作品如不满意的,可于收到作品的15日内退回,网站将无条件退款。
  3. 本站所有作品均来自书画家本人,并终身保真。
  4.本网站在收到买家款项的3日内,即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买家交寄作品,并保证所售作品完好无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