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在中国被文人制造出来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摩崖石刻,它使中国的书法在2000年前就走向地景艺术,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有仙气的山脉中,都有文人书法的书法摩崖,它不仅留下了文人骚客,山中隐居的道士对山川的感悟,也留下了他们的哲学观,因此书法在中国成为一种有语境的情境绘画,既抽象又表现的载体,又通过承载中国古体诗而再一次成为绘画的一种东西。超越了书写本身,这也使中国明清后期以扬州为中心的文人系统的笔绘,更像是书绘,那时盘踞在扬州的盐商使书法一度变成类似美国抽象艺术和波普艺术结合的东西。
东西方文化艺术在系统上的差异,在1840年中国开放沿海口岸之后出现融合,中国的文人艺术先后影响了法国的艺术和美国的艺术,在法国印象主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些艺术家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中国的书写性和中国书法的影子。
张肇达在20世纪末中国艺术史的转型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他早年资深的家学与美术背景使他在中国服装界制造了一种超前卫设计的流行趋势,成为中国当代服装界的地标之一,在他身上体现的不是简单的中国后文人艺术的跨界特征,书法、油画、水墨画、禅修、服装等等,而是他用自己的艺术行动驾驭西方流行文化艺术(快艺术)与中国禅修艺术(慢艺术)的能力,他身上的国学背景与西方当代艺术背景使他成为新京派艺术家群中的公案之一,他的隐者艺术身份与硬边艺术“公众人物”身份的双重标准是新京派艺术家群和巴黎画派、纽约画派相提并论的资本之一。
林州林虑山埋伏着几十座历代禅院遗址、道院遗址,更是一代文人绘画大师荆浩的隐居处,张肇达2014年10月在林州这个输出美国黑山艺术模式“林州国际友好和平艺术节的“个人地书”制造了一种新的可能与传奇,世界地景艺术史上,五公里长的地书将由此诞生,这不仅承载张肇达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零道”,也使张肇达的地书超越了古人的摩崖,在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张肇达在林州的书写是制造中国新艺术之梦的一个地标作品,他既是对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继承,又是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在文本艺术和地景艺术两方面的超越,这都接了魏晋文人艺术的地气,并赋予当代中国新艺术在林州的新的学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