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logo
全站头部标志右侧

网站首页

征稿启示

|

|

艺术新闻

书画视频

|

|

展览展讯

艺术节会

国画名家

艺术名家

|

|

书法名家

名家访谈

|

|

油画名家

赏析评论

收藏拍卖

名家书法

|

|

名家山水

文玩杂项

|

|

名家花鸟

文房四宝

画廊画院

艺术场馆

|

|

艺术院校

民间艺术

|

|

拍卖公司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书画艺术网 >> 赏析评论 >> 浏览文章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赏“书坛姐妹”李淑燕、李淑娟作品


来源:书画村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1月05日

 

 

姐妹俩

    在甘肃省,只要略晓书法的人,都知道“书坛姐妹”。这个品牌已是颇有知名度了,不仅早就越出甘肃,而且正在走向全国。
    “书坛姐妹”,姐姐是李淑燕,妹妹是李淑娟,书坛亲切地称为“燕子”“娟子”。她们是亲姐妹,不是那种演艺界的临时组合。姐妹同成书法家,秘诀何在?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家教。她们小时候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很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家中所藏字帖亦不少。她们俩经常看爷爷写字,在爷爷的启蒙下,开始习字,经常翻阅碑帖,手不释卷。上中学时,就经常获得各种书法比赛奖,对书法的兴趣也愈来愈浓厚。

李淑燕作品

    姐姐李淑燕早期多临习《蜀素帖》《苕溪帖》,作品以米字风格为主。后又临摹二王、张旭《古诗四帖》,才发觉自己更爱草书,遂遍临现存草书,尤其在张芝《冠军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上用功甚巨。从2004年起,创作大多以行草为主,雄浑大气,苍劲有力。 但她从不自满,成名之后,依然南北行走,转益多师,在与国内名家的广泛交流中,又涉足碑学、篆书,摹临汉碑、魏碑,尝试碑帖合一,力追一种骨力洞达,虚和静美的境界。
    统观李淑燕行草作品,二王的妩媚俊爽,从她书法中是可以看出来的。张旭草书圆转回环之中多急越,结构奇变,线势跌宕,峻厉而不苟且,此种奇幻变化对李淑燕影响亦较大。她的书法虽然线质略显柔弱,但是那种气势已经出来了,从视觉上颇撼动观者之心。“入门下马气如虹”,信然。风格即人格,很多人的是花样,花样翻新,并不是风格,等而下之,出丑出怪,恶俗而低俗。石涛曰:“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李淑燕是属于那种认真写字的书家,她没有着意地去搞怪,以新奇、猎奇取胜。她只是老老实实写字,潜下去,沉下去,十年磨一剑,才有如今逼人的霜刃。

李淑娟作品

    陈传席说:“书法是文人的事,但下笔要有屠夫般的狠,即肯定而果断。”这就需要,一,功夫深,二,自信。大多数书家畏畏缩缩,满纸萎靡,因为功夫不到;有些人动辄得咎,却是因为不自信,不敢下笔。李淑燕虽为女才子,但气魄颇大,敢于下笔,笔笔如刀,如藤,如兵火相接,颇具奇崛之风。我们在她的书法里,看不到女性的那种温婉,那种怯弱。她最喜写连绵大草,取法王铎甚多,一笔下来,连写数字,笔连意连,功力深厚。这种大草,是一般女性书法家很难达到的境界,从中可以看出她骨子里的决绝。看她的书法,让人想起李白的诗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妹妹李淑娟一反姐姐的沉静,不喜喧闹,她性格开朗直爽,勇于任事,现为《甘肃书法》编辑,并从事甘肃省书协网站的管理。她做人大气,也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格。看她书写,你会发现她用笔十分洒脱,腾挪迎让间不刻意局部使转,却是笔笔到位,很注重骨挺、雄力的表达。李淑娟的书法多魏碑笔意,空间感比较强,而且很好地融合了二王之法,流利温婉,既有女性的柔美,也不乏男性的刚毅。她在书法的形式上,如结构的变化、章法的起伏,空间的开拓,用心甚多。

李淑燕作品

    李淑娟从小喜欢魏碑,《张黑女》《崔宾媛墓志》《董美人墓志》《李壁墓志》皆临摹多年,融会贯通,自出新意。亦爱好文征明小楷,手不释卷,日夕笔临空拟,楷书功夫渐深。后亦偏爱草书,于王铎、《书谱》、怀素草书《自叙帖》、《祭侄文稿》,苦下功夫。近年专攻隶书,《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好大王》临之甚多,尽力揉篆隶笔意于行草之中,线条质感愈加厚重、雄浑。

   书坛姐妹书法创作之余,多年来一直积极从事书法教育。她们的“翼品书屋”已收徒百名有余,近年来声名鹊起,慕名求学者奔走相告。这之中,李淑娟贡献甚巨,她倾心教育,善于管理,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赢得了学生的广泛热爱。在对经典法书的临摹教学中,她们精研理论,细解笔法,不仅启发了学生,也使自己的眼力、腕力大为长进。古人曰:教学相长,良有以也。

李淑娟作品

    余以为,书法最终还是要“志于道”,用黄宾虹的话说,就是:内美。如果没有文化渗透的富含情感的大道,那就只能是写字,古代的账房先生每天都写字的,但不见得就是书法。王羲之《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颜真卿《祭侄文稿》云云,千古流传,皆因有“道”也。
    先哲说:“道始于情”,刘勰曰:“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真正大师的作品,都有一种黑洞般的吸力,予人洗礼,动人灵魂。他们的艺术就是他们情性的绽放,是他们得道的表征,并非一味技术。才华,才而花,才是要升华而成为花的,华者花也。杨钧说:“识不辨乎周、孔,言无当于六经,而染翰挥毫,恬然自得,是余之所耻。
    曾国藩说,读书能改变人的骨相。气质、精神的养成,读书是必经之路。对书法来说,技巧是表现的手段,绝不是目的。明代周臣是唐寅的老师,论技巧可以做老师,但后来的画名赶不上唐寅,人问其故,周臣说:“但少唐生三千卷书耳。”西晋郭象也说:“技者,万物之末用也。”
    书坛姐妹的书法于此稍有歉焉。当然,这也是中国当今书家之通病耳,包括那些大名鼎鼎的书坛衮衮诸公,大都难以例外。不过,欣喜的是,书坛姐妹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潜心阅读中国经典。我想,假以时日,她们的书法肯定还会有一次脱胎换骨。我们期待着。

作者:杨光祖,著名文艺评论家,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书画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 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 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彭望明:教书育人立榜样 书印结合扬国粹
下一篇:清新淡雅 情趣盎然—浅析李玉刚的花鸟画
 以下是对 [赏“书坛姐妹”李淑燕、李淑娟作品]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近更新

心有乡情 方得硕秋——观刘运君田园 
画家柳华一10年前西藏人物画欣赏(一 
著名画家王金新作品欣赏 
青年书画家姚鑫书法新作 
韩美林:我还有很多想画的东西没有画 
新当选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熊晋 
清华其外禅韵其内 心如莲华入驻天府 
传承“板桥”技法、弘扬“墨竹”艺 
“绚丽甘肃·多彩陇原”书画名家百人 
朱乒乓:本色当行 臻于妙境 

 每周推荐

刘俊京官方网站

 本站承诺

  1.本网站定期对加盟的艺术家在网站首页进行推广和宣传,并保证该资料永久保留。
  2.凡 在本网站购买书画作品如不满意的,可于收到作品的15日内退回,网站将无条件退款。
  3. 本站所有作品均来自书画家本人,并终身保真。
  4.本网站在收到买家款项的3日内,即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买家交寄作品,并保证所售作品完好无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