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周良在家中作画。
“从生活中来的艺术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回忆起这几年最为激动人心的创作经历,周良想起自己前几年的一幅画作《心中的月光》。那是从长江三峡游览归来,他被雄伟壮观的祖国山河美景感染,饱含深情连续创作三个月,最终这幅作品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海潮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铜奖。在周良看来,美术的创新之举必须有三个前提:一是笔法的成熟,二是文学修养的造诣,三是生活的积累。“美术是各个艺术门类的综合体,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周良说,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作理念、艺术修为和生活态度更值得晚生后辈们去好好揣摩学习,后人要努力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9月10日,周良(右一)和中外画迷合影。
“四十岁到六十五岁是画家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精力旺盛、手法成熟,画画的功力和火候都已到位。”周良说自己正渐入佳境,作品的精气神在这个时间段更容易去提炼,容易出能够接受时代检验的精品。一年五十张左右的作品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之一,“作品量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去完成每一次创作。”
融合南北 画风自成一派
北方山水气势宏大,南方山水精致细腻。周良一直想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形成一种融合的风格。知名艺术评论家于海东曾如此评价周良的作品:“一些画作的风格与北宗山水完全不同,看上去有种观山入境又不知身处何方的奇妙感。”周良的作品与一般的抽象风格不同,他笔下的墨色山川有种断层重组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虚幻而真实的山水心像和意境美。无论画什么,周良都喜欢用心读懂了才置之笔墨,把艺术结构的思想性和形意神韵的完整性看得尤为重要。对于他来说,一幅成功的作品八成取决于下笔之前的思考。连上构思的时间,一幅作品经常要画一至两周甚至更久。
“创作理念一直也在变动之中,从构图到技法,隔几年都会有变化。”周良说自己的创作也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提升艺术境界。曾经画了三个月的《心中的月光》,不到两年,周良已经觉得在构图和用墨方面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之前,他在云南采风游历,一幅关于七彩云南山水的大型画作正在他的脑海中构思,“待思考成熟之后推出的这幅作品会把我自己对于山水画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周良信心满满。

9月10日,周良在画展上向来宾介绍自己作品。
“目前,中青年画家面临的生存环境跟几年之前相比有变化。”周良说,“艺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以前随便应付都可以卖个高价的时代很难回头。”同时,随着创作成本的不断提高,职业画家的路会很难走。但周良坚信,艺术长青,时代会有他自己的方式千淘万漉、吹沙成金,淘汰掉所谓的“弄潮儿”,真正的艺术家一定能坚守住初心和梦想,在岁月的长河中练就自己永恒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