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logo
全站头部标志右侧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

|

艺术新闻

书画视频

|

|

展览展讯

艺术节会

国画名家

艺术名家

|

|

书法名家

名家访谈

|

|

油画名家

赏析评论

收藏拍卖

名家书法

|

|

名家山水

文玩杂项

|

|

名家花鸟

文房四宝

画廊画院

艺术场馆

|

|

艺术院校

民间艺术

|

|

拍卖公司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书画艺术网 >> 赏析评论 >> 浏览文章
 

中国书法——流行世界的中国风


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作者:佚名 日期:2018年05月24日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中国的毛笔将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的要素完整书写出来,形成完美的艺术作品,在享受美的文化熏陶中学习知识、传承文化、愉悦身心,满足人类健康和长寿这一生命终极需要,是时代赋予中国书法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书法流行世界的必然趋势。

中国书法流行世界,首先在于她是人类保存最完整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四大文明:即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笔者曾有幸瞻仰埃及金字塔、观赏墓壁上那美仑美焕的古埃及文字,曾到维纳斯故乡的大海边,参观那使人眼花燎乱的奇珍异宝。眼中所见,都是四五千年前人类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过去只知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现在才知道世界历史更加久远。四五千年前的宏伟建筑、精美的文字、无与伦比的精美艺术品,即使放在现在,有些也是人们难以企及的,一百四十多米高的金字塔建于四千多年前,给人们留下无数不解之谜;巴比伦人在三千多年前,就将汉漠拉比法典刻写在玄武岩的古石柱上。

可惜的是,这些比中华文明久远的文化,在今天已经寻觅不到她的渊源,灿烂的古代埃及文明和今天埃及的荒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巴比伦悠久的历史和今天中东的战火如同冰火两重天,在这些历史的遗迹面前,人类只能作出这样的判断:野蛮的战争和毁灭性的天灾使得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断代,这是人类的悲剧。可以值得欣慰的是,四大文明之中,还有中华文明没有断代,人们还在使用着经过上万年演变而成的中国文字,人们还可以从中国汉字的前世今生,追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轨迹,这是人类不幸中的大幸,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华文明的头上,这是中国书法将流行世界的历史背景。

(一)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文化。明白汉字的产生、演变、发展和基本特征是书写好汉字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类的任何文明都离不开自然,中国汉字的产生,就源自自然,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和自然紧密 相连,每时每刻都在和自然打交道。自然界的日月星晨、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草虫鱼、飞禽走兽,这些映入人类眼中的自然现象,便成为中国汉字造字的依据和源头。象形文字的产生,使我们清楚地知道古代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借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形改造而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与自然有密切的关系,都源自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文字的产生归纳为六书,并对其进行了祥细的解读。许慎说:“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又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人类开始造字,是在对自然现象有了深刻的观察,而后才依类象形的,这是文字的初始阶段,也是人类文明的起步阶段,宋代文字学者郑樵说:“六书也者,象形为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观察大自然的许多现象和事物,从而将这些映入眼中的景象,描摹出来而像其形,象形者,图画也,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是客观事物的具体表现,是为先有形后有字,是为字生于形。

道法自然概括了古人造字最原始的方式。可以说中国汉字是大自然万事万物作用于人类思维而产生的结果。自然界的事物丰富多彩,多种事物为同一形态,一种形态又展现截然不同的多样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不断进步,以形造字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解决实际需要这一矛盾,抽象符号由此产生。在以形生字的基础上,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造字之法随即产生,这种由形到抽象符号的过渡,是一种历史的发展过程,文字是把可听的语言记录下来,因而虽有形而重音,随着形声造字方法的产生,将代表声音的符号和象物、象事、象意的符号加以组合,将两个单体字组合成一个复体字,文字的产生由此变得容易,文字的数量便大大增加,同时得到社会公认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抽象是对共性的提取,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一文中指出:“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就是中国汉字为什么能由200个左右的部首偏旁组合成8万多个汉字的原因。中国汉字的产生,其发展轨迹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一是汉字不是虚拟的,她是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汉字是人类思维和自然结合的产物,是自然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三是汉字是来自自然,但它是人类归纳自然,将自然界诸多同类事物和现象综合的结晶,在归纳综合的过程中,人类将自然美纳入文字,将人类自己对美的感悟倾注于文字之中,中国汉字先天就具备自然之美的基因;四是中国汉字的产生是完整有序的,从最先的刻符到具像的描摹到抽象的归纳,是由繁到简,由初级到高级,全面纪录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中国汉字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全面最完整的记录,是人类生命的密码。

绘画大师吴冠中指出:“书法,依凭的是线组织的结构美,它往往背离象形文字的远祖,成为作者抒写情怀的手段,可说是抽象美的大本营。”同时指出:“古代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何尝不重视构成,书法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构成天地,当代西方画家哈当(Hartung)和克莱因(Kline)的每幅画也不过是一个字而已,我们难道温故不知新?”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吴冠中之语并无夸张之意,因为每一个象形字都是一件事物和一个画面,象形者,图画也,所谓书画同源,源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唯有源头活水来,中国汉字的源头来自自然,丰富多彩,不断演变和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先秦时期的甲骨文约四千多字;汉朝杨雄《训篡编》收字5340个;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字9353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声类》《广雅》《玉篇》等字典中,分别收字11520、18151、22726个。宋朝陈彭年、张麟文等编篡的《广韵》《韵海镜源》分别收字26194和26911个,司光马的《类篇》则达到31319个;明朝梅鹰祚和张自烈的《字汇》《正字通》分别收字33179个、33440个;清朝《康熙字典》收字47025个。1971年出版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888个;201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字60320个;1994年由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成为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顺着时间的轨迹,中国汉字是逐年增多,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同时,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汉字已不再被人们使用,许多汉字随着具体事物在自然界消失,其汉字也逐渐被人们遗忘,新的事物产生了,新的汉字生成了,旧的事物消失了,体现其事物的汉字就逐渐不再被人们使用,但不使用不代表此事物在历史阶段的客观存在,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其“芈”字几乎被人们忘却,但中国汉字有此记载,就不能否认其人其事在人类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浩瀚的中国汉字,记录下了人类生命的足迹,循着中国汉字的足迹前行,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文明史,它充满了活力,不断地创新发展,不断地新陈代谢,它来自自然,是人类道法自然的产物,他不局限在具体事物之中,它是人类归纳自然,提炼升华,从众多具体的美好事物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晶。它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天人合一的最全面最完整的阐述。中国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文明之母,是人类保存最完整的生命密码。

(二)

中国书法已经由满足人类实用需要,艺术审美需要发展到人类生命需要的历史时期,养生书法将成为中国书法今后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都是为满足自身的欲望和信念而展开的,这种需要和欲望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基本需要到高等级需要的过程,中国书法走向满足人类健康和长寿这一生命终极的需要,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是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文字之初的刻符,当时只是为了记事,随之象形文字产生,上升到交流,传达信息,再随后抽象符号产生,进入到社会管理和大规模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在满足实用需要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和艺术上的探索,书法由低级走向高层次的需要,中国书法的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的演变,充分说明了中国书法满足人类需要的发展过程。实际需要是推动中国书法发展的原始动力。这种发展也是紧随时代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的,如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只能在摩崖石壁、动物龟甲上进行刻划,这是中国书法的儿童时期,其形体表现为篆书形态,在此时期其形稚拙天然,一派天真。随后人们在竹简木牍上进行刻划和书写,中国书法进入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其形体现为隶书形态,这是一个多变的时期,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时期,文字开始摆脱直接体现自然形态美的原始要求,开始转向体现物物之间、物我之间种种内在美、规律美,抽象符号大量出现。米芾指出:“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中国书法跨入成年时期,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中国汉字进入统一的抽象符号楷书阶段,这时的中国书法进入成熟时期。这样漫长的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主要还是解决实用的需要,实用主导整个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将中国汉字的满足实用需要发挥到了极致。馆阁体流行近三百年,中国汉字之形已经发展到无隙可击的程度,满足了交流、传播记载等实用功能的需要,但是这种对汉字之形的严酷的追求,却对人们的思想和艺术上的追求形成严重的压抑和制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每一个字,每一个笔划的严格规范,使人们的思维倾向 一致,不敢越雷池的一步,加之文字数量已经发展到4万多个,这样庞大的汉字体系,形成了中华民族沉重的包袱,已致于有人喊出了中国文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文化上的禁祻,直接导致了清朝由盛到衰亡的必然之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标志着以毛笔书写汉字的中国书法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点,近百年来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西方列强的东进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书法进入低谷时期,钢笔、圆珠笔的使用,使毛笔使用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这一时期是中国书法的严冬季节。特别是近五十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键盘的出现,将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中国书法逼到了绝境,中国书法还有没有实用价值这一问题已经客观地摆在中华民族面前。事物总是按照自身的客观规律在发展,生命力顽强的事物,总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严冬过后,春天自然会到来,反映人类生命本真的中国书法,在面临绝境之时,养生书法理论应时而生,中国书法在互联网时代不是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要回归到自然,回归到人类生命的本源,解决人类健康和长寿这一生命的终极需要,由过去实用的需要,艺术审美的需要发展到人类生命需要的更高层次,这是一种自然的回归,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之所以这是必然结果,原因如下:一是中国汉字的本性是人性,是解决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回归人类的终极需要是中国书法本质决定的,书法的本性是人性,对于这一点,古人早有论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如其学则是人类向自然学习,道法自然;如其才,则是人类对万事万物的归纳、整理,将文字形成抽象的符号,把自然现象和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合二为一,即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如其志则包含人类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二是文字由形、音、义三个部分组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书法基本上只重视解决汉字之形,着重汉字的实用,书写过程中对中国汉字的音和义关注不够。解决汉字之形是中国书法的初级阶段,进入到汉字的音和义,才进入人类生命的本源,才是中国书法的高级阶段,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是评价中国书法的高度概括;三是养生书法可以将汉字的形、音、义三者融为一体。真正使书写汉字反映人类生命的需要。中国汉字其主体是由形、音、义三个部分组成。汉字的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代表中国汉字之形,中国古典诗词和音乐、戏剧代表中国汉字之音,中国文史哲则是中国汉字之义,三者的结合组成中华文化之魂,形成中华文化完整的生命体,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中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航空母舰,承载着中华文化一切艺术形式,而这一切艺术形式和人类生命相连接的,就是中国的毛笔,中国毛笔流淌出来的线条,就是提供人类生命动力的电源线,将自然界的生命能源通过毛笔的电源线源源不断注入人类生命体中,保证了人类的健康和长寿。中国的毛笔是一种神奇的法宝,是人类连接自然的总开关,只要拿起毛笔人类就和自然融为一体,生命的开关就被激活。首先,中国书法意在笔先,只要提笔在手,写什么的问题立马出现,此时人类的思维开始运转,个人的学识、才情、心志同时被调动起来,湧于笔端。精力开始集中,别无旁骛,专注于一事。随之而来的是屏息,因为笔软,不屏住气息,毛笔不听使唤,此时人类自然进入气功状况。人靠呼吸而生存,气息的吐纳是人类生命运转的保证,人有气则活,无气则死,而气息是心脏跳动的动力,心脏的跳动则是血脉流转的马达。中医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运转,则生命之花开放。人类气息的吐纳与书写融为一体时,人类的生命之树和中国书法就形成密切联系。文字是由形、音、义三个要素组成的,长期以来,人类对文字之形非常重视,研究和塑造已经达到完美程度,可以说是无美不备,集众美、大美于一身。李阳冰说得好:“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照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抵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但对其音和义则花费的功夫不够,而恰恰“文字”是要把可听的语言记录下来,因而他的形只是声音的符号,而不是事物形象的符号,所以作为语言记录的文字,虽有形但重音,因而中国汉字的形声字占据全部字数的90%以上,汉代《说文》共有9353字,其中形声字7697个,象形指事、会意字合起来不过一千多个。宋代郑樵《文略》中共有字24235个,其中形声字就有21342个。文字归根结蒂是音符的作用,因此文字只有还原为语言才能表达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语言文字,重点还是要把方向放在文字的“音”上。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中国汉字90%以上是形声字,离开对汉字音的研究,就欠缺了对汉字最基本的了解,而中国书法在过去的时光中,认为书法就是汉字形态的艺术化,在汉字中去发现多种形态美,而不去过问汉字的“音”和“义”的问题,摒弃文字的语言性,保留文字的形象性成了中国书法的主要的任务和目的。而汉字和人类生命发生直接关系的,恰恰是其“音”,人生命中的呼吸和气息吐纳,与人类的发声是每时每刻都发生,并且须臾不可离开,片刻不能停顿的,但书法并不出声,他与音有何关系?何谓无声之音?这中间是人类生命一个关键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气”。人有气则活,无气则死,书也同此理。气是生命的象征,人类气息的吐纳是中国书法的生命所在。人们评价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先看它是否气韵流畅。

自古以来,汉字的发音都是和人类的气息吐纳紧密相连的,“吟得一句诗,捻断三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话充分说明人类在汉字音韵上学习的不易,最早的诗歌,汉赋楚辞,文言文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词,在发音上无不和人的气息相通,可以说,中国的汉字发音就为中国书法的练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天就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中国的汉字在产生之初就和人类的生命结成了一体。特别是中国的诗词,其格式就是因音乐发声的要求而制定和形成的,数量高达二千多种,这种庞大的对中国汉字音韵的研究和成果,是中国书法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但是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却认为,书法应该摒弃其音、意而单取其形,只有可视的“形”才是书法的灵魂与生命。这一认识上的误区是造成近期展厅书法粗放的直接原因。这种展览追求人的视觉的冲击力,讲究形式和色彩,恰恰忽略了中国书法是书写性和写字的艺术,书写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书法不应只对汉字之形感兴趣,更应对汉字之音进行研究,因为汉字90%以上是形声字,并且只有和声联系,才能将人类生命和汉字在物理上与之连结,从而破解中国书法在理论上的一系列问题。中国书法与汉字的发音其表现形式是什么呢?书法如何表现汉字之音,对于这一点,不提笔写书法之人是理解不到,也悟不到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的感悟,才能体会其奥妙,它主要表现在书法的行笔过程之中,书法线条在笔端的流淌,和人的气息的吐纳发生联系,就如同心电图的起伏一样,汉字语调的高低和人用笔的轻重保持一致,运笔的速度和人气息吐纳保持一致,这样书法才能流畅,气韵才能生动,点划才能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汉字之音通过人的气息吐纳传达到笔端流淌在纸上形成无声的音乐。歌唱是通过人的口鼻喉将气息发泄出来形成音韵,书法则是通过笔端将气息和声韵留在纸上,形成线条,虽形式不一,但体现在人生命中的气息的吐纳是一致的,一个有音,一个无声,异曲同工。中国书法将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合为一体,才能形成完整的汉字书写艺术。

尽管书写汉字很难做到形音义三方面完全契合,但人们对此的探索却从未有过中断,而是一脉相承,逐步完善这一生命终极的需要,比较突出的书家有唐朝张旭、怀素,宋朝则以黄庭坚最为突出,明朝的徐渭,到了明末清初,人们对这一问题逐步有了认识,出现了付山、王铎这样代表性的人物,付山在理论上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四宁四毋观念,这是对中国书坛长期以来重实用、重形态、轻音韵的一次公开的宣战,可惜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了自唐以来文字的楷化,将文字的重形发挥到了极致,馆阁体的盛行扼杀了中国汉字的个性发展,将人们的精神禁祻在固定的模式中,这种文化上的专制,直接导致了康乾之后中国文化的没落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一个社会文化上的落后是致命的。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带来了中国社会近百年受外国列强的欺侮和凌辱的历史。

针对文化上的没落状况,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在书学上提出了尊碑抑帖的学说,康有为发表了《广艺揖双舟》的学术论文,阐述了他对中国书法的观念和看法,主张回到汉以前的碑系上去。他的学术主张是对馆阁体盛行的一次拨乱反正,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民国时间的于佑任,积极推广标准草书,研究汉字的简化和改革,在中国书坛留下了他应有的足迹。在中国近代史和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书法作出最大贡献者,毛泽东为千古一人。他是将中国汉字在形、音、义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人物。毛泽东诗词书法,对中国汉字之形挥洒自如、龙飞凤舞;对中国汉字之音,音韵流畅,铿锵有力;对中国汉字之义更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除了对汉字书法上的造诣之外,他对中国书法普及所做的贡献,在历史上无人能与之比肩。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只有对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表现,才算得上完美的艺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人的学识、才干、志向统一起来,必须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清朝梁献在《评书帖》中指出:“晋书神韵潇洒,而流弊则轻散。唐贤矫之以法,整齐严重,而流弊则拘苦。宋人思脱唐习,造意运笔,纵横有余,而韵不及晋,法不逮唐。元明厌宋放轶,尚慕晋轧。”梁献这段话点明了书法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即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中国书法不同的历史风貌,这是时代的烙印,书法当随时代,人类社会已经发展的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汉字的故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书写的条件,特别是书法墙的出现使得书家们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以人为本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书法养生的历史记载使人们认识到书法是人类健康和长寿的一条有效途径,养生书法理论的建立,指明了中国书法这一书写汉字的艺术,必须全面完整体现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才是中国书法在艺术上的最高境界,只有人的生命全部融入这一艺术之中,才能使三者完美统一,而代表人类生命的物质是天地之气,气韵流畅,音韵铿锵、神采飞扬、意境高远才是中国书法的上乘之作,才是中国书法之神品,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态,今人则“重气”,有气则活,无气则死,评判书法的标准将以是否气韵流畅,是否能促进人类健康和长寿为衡量的标准。养生书法必将成为今后书法发展的方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

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初步具备

中国书法流行世界,时间节点和物质条件的准备已经初步具备,有如下因素将在未来共同发生作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全球。

一是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大国使用汉语,六十多年前中国90%以上人口是文盲,而今天90%以上是具备高中以上文化,80后基本是大学毕业,人口的基数和文化的普及程度将是中国书法流行世界的强大基础和土壤。二是妇女是中国书法尚未开发的潜在力量,妇女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的作用不可忽视,要知道被尊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的老师是卫夫人,是一位妇女。中国书法的养生和美容作用尚未被宣传,气血流转是妇女面若桃花的物质基础,加上书法强大的瘦身减肥作用,一旦这一大优势显现,妇女书写书法的能量不可估量。更重要的是,妇女学习书法对下一代的教育至关重要,这是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三是中国诗词爱好者的群体广大,这是中国书法最厚实的文化基因。纯粹的诗人一般寿命不长,最近几届诗学主席短命夭折,而作诗又写书法的诗人寿命都长,这是因为作诗是最艰苦的劳作,过劳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文以载道,书以焕彩,只有劳逸结合,才是养生之道,诗人明白此道理,加入书法队伍,将是一支庞大的生力军。中国是一个诗歌王国,汉赋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传统文化是中国书法取之不尽的宝藏,其音韵格律将推动中国书法走向艺术的高峰。不要嘲笑抄写中国古典诗词的书法家,要知道这是一条最便捷的书法养生之道。四是一大批钢笔使用者转化为使用毛笔,具备良好的书写基础。特别是钢笔字结构较好之人,硬笔向软笔转换不存在大的难度。五是现有的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建国前后出生的60-75岁这一批人,有较好的书法基础,一直坚持书写书法之人,将在未来20-30年间,产生出一支庞大的百岁老人队伍,他们的长寿示范作用,将成为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大动力。中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书法养生对现实国情的中国,更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应作为重大国策加以考虑。六是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向全球化的普及将推动中国书法走出国门。书写拼音文字在音韵和线条上与中国汉字书写时的气息吐纳是共同的。养生书法将人类生命共同的气韵连为一体,为中国毛笔书写拼音文字打下了理论基础。汉语的普及和用毛笔书写各国文字相结合,将使中国书法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发扬光大。

(四)

认清形势,做好工作,将中国书法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世界,造福人类。

中国书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属于中华民族,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所共有,应该让它发挥自己无穷的魅力,造福于全人类。

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充分认识中国书法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书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螺旋式向前发展的道路,在时间的节点上,面临新的起点,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扫除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概加以否定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要非常明确地知道,它是现在目前唯一的一万年以前就有的还在使用的文化。对汉字要进行重新定位,它除了是象形文字以外,还是最早的拼音文字,它表现音韵的不是字母,而是抽象符号,形声字是汉字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汉字的这一基本特性,发挥其优势,加速其与世界拼音文字的接轨,在联合国6种通用文本的使用中,汉字是最简洁的文本。在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汉字的输入法已经达1600多种,特别是云计算的发展,数据时代的到来,8万多个汉字已经不是包袱,而是数据时代的巨大财富。人类丰富的发展历史,都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汉字得到发掘,每一个汉字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都可以演译出一篇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要增强个人对中国书法的信心。每一个国人都应有自信,每一个中国人血管中都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都具备书写汉字的基因,每个人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书法,不要在意他人的评价,只要能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

二、将书法养生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充分认识这一理论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巨大作用。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类的健康和长寿是人类生命的终极需要,中国书法能满足这一需要,这是中国文化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础,也是文化兴国的需要,应组织专门队伍进行研究,完善这一理论的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对这一理论的宣传力度,採取必要的措施,促进书法养生运动在全民族的开展。

三、加强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大中小学校,都要将汉语的学习列入基础课程,从小学抓起。加强对古文字学,文言文的教育和普及,由于近百年来白话文的普及,大多数中国人对使用了数千年的文言文一片茫然,极大地阻碍了国人对历史文化的解读,正如南怀瑾所言:自己仓库里有太多宝贝,但是把钥匙搞丢了。要解决这一历史造成的尴尬,一是加强基础教育,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将古文翻译为白话文,变被动为主动,变包袱为财富。两千多年来以书取人的传统虽不能完全继承,但各部门、各单位在录用人才之时,还是应将国学知识作为条件加以考虑,因为这是衡量人才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想象一个对自己国家文化一点都不懂的人会是一个知识型的人才。

四、国家的强盛是文化立国的根本,是中国书法流行世界的基础。中国如不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在很长时间之内将只会是人们在嘴上的话题和良好的愿望。但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先行,我们要善于从中国历史中吸收精华,吸取宋朝重文轻武导致亡国的教训,同时又要防止清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导致落后挨打的经历。文化西进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历史的轮回已经到了文化东出的时候,习近平主席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历史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文化振兴的历史课题,彭丽媛身体力行,在接待外国贵宾时以中国书法作为联结纽带。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书法养生的春风将温暖全世界。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书画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 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 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丛伟作品赏析
下一篇:形神兼备 工意同源 ——读那玉成的工笔人物画
 以下是对 [中国书法——流行世界的中国风]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近更新

走近画家林潮光——国画家林潮 
王胜利:形神兼备,相映成辉 
淡逸劲爽 出神入化——著名画家 
当代著名画家张志斌作品欣赏 
著名书法家李俊峰作品欣赏 
2019年特别推荐人物:全汉东作品 
中国书画领军人物-——-黄建南 
新文艺书画先锋人物邓玉平献礼 
著名画家张会元作品赏析 
水墨氤氲天地宽——著名画家吴 

 每周推荐

刘俊京官方网站

 本站承诺

  1.本网站定期对加盟的艺术家在网站首页进行推广和宣传,并保证该资料永久保留。
  2.凡 在本网站购买书画作品如不满意的,可于收到作品的15日内退回,网站将无条件退款。
  3. 本站所有作品均来自书画家本人,并终身保真。
  4.本网站在收到买家款项的3日内,即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买家交寄作品,并保证所售作品完好无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