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logo
全站头部标志右侧

网站首页

征稿启示

|

|

艺术新闻

书画视频

|

|

展览展讯

艺术节会

国画名家

艺术名家

|

|

书法名家

名家访谈

|

|

油画名家

赏析评论

收藏拍卖

名家书法

|

|

名家山水

文玩杂项

|

|

名家花鸟

文房四宝

画廊画院

艺术场馆

|

|

艺术院校

民间艺术

|

|

拍卖公司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书画艺术网 >> 艺术聚焦 >> 浏览文章
 

傅抱石尽摄毫端绘就屈原“情结”(2)


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6月16日

 

尽摄毫端展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傅抱石开始了屈原像和《九歌》人物的创作的。傅抱石从四十年代开始,到五十年代直至1965年去世,在其一生的作品当中,以屈原或以屈原作品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数量相当可观,或啸吟或踟躇、或浪漫或沉郁,或唯我或唯众,或不羁或无为……万种情态,尽摄毫端。

    其原因,一是他始终服膺屈原对国家的无限忠忱及其高尚的品格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二是在抗战期间,他曾与老友郭沫若一同通过屈原这一伟大形象宣扬爱国精神,借此唤起国民的战斗情绪,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机。(1942年,郭沬若在重庆撰写五幕剧《屈原》,他指出:“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 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表达了意欲通过屈原的爱国情怀鞭挞现实的黑暗以抒发义忿的写作目的。)

    傅抱石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他给屈原一个具体和现代的形象的同时,也反映了自己跟诗人一样,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心系苍生的忧患意识展现在中国人物画里面。

 

《屈原》创作于1942年,立轴,设色纸本,83x57cm

    傅抱石先后至少创作了七帧《屈原像》,显示他对屈原的敬重。南京博物院藏有两帧作于40年代的《屈原像》;傅家也曾藏有一帧1953所作的《屈原行吟图》;50年代的另一作品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3件为私人收藏,其中一件曾为新加坡收藏家潘受所拥有,另一件《屈原像》是创作于1947年的扇面, 最后一帧是创作于1953年的横披《屈子行吟图》。

壬午《屈原》1942年

    画面上屈原散发披头,身着素衣,独立江畔而失魂落魄,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江水茫茫几接云天,无边无际,十分映衬“屈子泽畔行吟”的意境,极为形象地刻画了屈原投江赴死前得神态。 

    整幅画用线高古,有六朝遗风,屈原的衣纹线条柔劲,毫无粗细轻重变化,一气呵成,圆转的线条颇显人物的风神。《屈原》图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屈原的眼睛,顾恺 之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此图屈原忧愤不已,饱含感情,将忧国忧民的情态写露无遗,很符合传统人物画所要求的“气韵生动”的标准。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1944年,镜心,设色纸本,84x113cm

 此作写于1944年,正值日本侵华的黑暗时期,画中屈原身着长袍,蓄发长髯,腰佩宝剑,缓步行吟于泽畔,神情抑郁,但右手正欲握宝剑之状,又显出一种坚韧不屈。人物以圆润、纤细、绵长的线条绘出,面部精确而生动,衣纹飘逸,头发和胡须以散锋重墨画出。岸边散乱摇曳的杂草和水上波浪以“抱石皴”皴擦而成,一些杂草直接以中锋画出,力透纸背,充满动感。整体既反映出屈原在江边徘徊时的复杂情绪,亦折射出画家在战乱中的愤慨和忧虑。

 

傅抱石《屈原渔父图》1954年

    傅抱石的《屈原渔父图》巧妙地运用反衬的手法,令屈原与渔父两个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画上题诗为《楚辞》中的《渔父》,屈原以一段虚构的对话来表达自己不欢的情绪。文中提及 悴不安的屈原于河边遇见渔父,渔父感好奇而问诗人为何在放流。屈原回答道:“因为世人都是混浊之辈,而单单只有我是清白的;因为众人皆醉了,而单单只有 我是清醒。所以我就被放逐到这里来。”渔父告诉屈原圣人不应受到外物的牵绊,而应能跟随世俗而作自我调整;但屈原坚决拒绝渔父的意见。最后渔父唱着歌,慢慢泛舟而去。

     在画家精心描绘的细节下,人物的外貌和性格表露无遗。屈原整齐的头发和衣服,脸上体现着智慧及其反对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渔父满面皱纹、皮肤黝黑,是他辛劳工作的标志。傅抱石透过画中人物极深刻的眼神流露情感,令观者不禁猜测屈原及渔父之所想。

 

  

屈原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这幅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原屈像》打破了以前的构图模式,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构思。在这幅画中,屈原坐在餐桌旁。餐桌上摆好了饭菜和餐具,但屈原并没有进食。他左手把着酒壶,右手伸向前方,像是正在表达某种思想。头部微微抬起,双眼似乎在凝视着什么,表情深沉而带有忧愤之色。一女子跪在旁边,双手合拢,低头转向屈原。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书画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 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 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三维建模自主科技亮相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下一篇:数字博物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以下是对 [傅抱石尽摄毫端绘就屈原“情结”]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近更新

让每一份专注都不孤独 ——聚匠计划 
刘顺良——优秀人民艺术家献礼全国 
黄学君——优秀人民艺术家献礼全国 
钟全昌——优秀人民艺术家献礼全国 
孟凡——优秀人民艺术家献礼全国两 
李俊奇——优秀人民艺术家献礼全国 
沈欣——书画界新闻人物献礼全国两 
王令祥——优秀人民艺术家献礼全国 
申小平——书画界新闻人物献礼全国 
李大淮——书画界新闻人物献礼全国 

 每周推荐

刘俊京官方网站

 本站承诺

  1.本网站定期对加盟的艺术家在网站首页进行推广和宣传,并保证该资料永久保留。
  2.凡 在本网站购买书画作品如不满意的,可于收到作品的15日内退回,网站将无条件退款。
  3. 本站所有作品均来自书画家本人,并终身保真。
  4.本网站在收到买家款项的3日内,即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买家交寄作品,并保证所售作品完好无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